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党群工作

扶贫村里的守护者

  作者: 曾亚琴 白菊仙   来源: 农业机械研究所  日期: 2019-06-12   点击:        打印  ] 我要分享

他不是迈炭村人,却比村里人更熟悉当地的人与事;不是种田养殖户,却比任何庄稼把式都热爱脚下的这片红土地;不是贫困户,却比贫困户更关心脱贫致富。花甲之年的他本可以退休在家享受生活,却头顶烈日把面庞晒成古铜色,五百多个日夜奔走于林间小道,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鼓与呼。他日行万步,一部油助力的摩托就是他勤劳的小毛驴,载着他摸排情况,帮着解决关乎民生事,只为乡村更美好,他就是扶贫村里的第一书记谢喆强。

为响应党中央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实现中国共产党2020年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庄严承诺,2017年6月,中国热科院农机所,有着20多年党龄,已到龄退休的谢喆强,因具备过硬的思想政治觉悟,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代表热科院被选派到广东省雷州市英利镇迈炭村委任驻村第一书记,从此架起了科研院所与农村、农业科技工作者与村民间沟通、联系的桥梁,将政策、资金、脱贫精神传递到每家每户。


帮钱帮物,不如帮个好支部

上任伊始,谢喆强首先开展走访、摸底、调研工作,以便掌握情况,寻求工作的着力点。迈炭村地处雷州最西南端的小半岛,扶贫前人口3680人,党员70名,有7个自然村,两委干部5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其他人员交叉任职,文化水平较好但不熟悉电脑操作,有独立的办公场所,但办公设备欠缺。村里的党员年龄普遍偏大,且身份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较为淡薄。长期以来村委与村民间关系不融洽,互不信任,优秀人才外流,人心涣散、各自为战,聚众斗殴、上访等问题层出不穷,数十年得不到解决。针对这一现状,谢喆强总结出了该村主要的致贫原因:农技知识贫乏、市场管理水平低、劳动力外流、自然灾害严重、土地保水功能差、农业设施落后、基础教育滞后。

为了重塑党在农村的威信,让党群关系密切起来,通过多次与村两委班子研讨,大家一致认为:一个村委能否发展,关键在于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是否真正发挥出来,能够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要健全和发展好村两委班子、村党支部。于是在谢书记的带领下,大家齐心协力行动起来。首先抓好班子建设做表率,提高班子的综合素质能力。针对普通党员,开会学习的形式过于单一,内容不好普及等情况,谢喆强利用自己住在村小学的便利条件,和扶贫工作队长李建明一道,利用中午、傍晚的休息时间深入农户家中探访聊天,在聊天中普及政策,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白天走村串户做访谈,晚上挑灯夜战记笔记。农村工作情况复杂,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于是,他把白天汇总到的信息和即将要开展的工作全部整理到一个笔记本上,戴上老花镜,即便是在炎热的三伏天,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滚滚而落也全然不顾,就这样他一天天坚持地写了下来,一丝不苟地记录下迈炭村的基本情况、有关问题以及解决方案等等,一本手抄小册子从此成了指导他开展工作的“百科全书”。时间一长,大家开始愿意主动反映热点、难点问题。于是,谢喆强趁热打铁带领工作队马上做好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改善干群关系,在促进全村稳定和谐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2018年5月,新农村建设进入了“三拆除、三整治”的攻坚阶段,由于拆除工程量大,涉及矛盾纠纷多,在推进过程中遇到了重重阻力,工作进行到最困难的时候出现了7个自然村10余名村干部联名写信放弃拆除整治工作的棘手问题。谢喆强见状,采用各个击破的办法,逐一找村干部谈话,鼓励他们克服畏难情绪,对大家说道:“各位干部一定要顾全大局,大家不怕苦、不怕累、出工出力,我们所有群众都记在心里,这是党员领导干部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迎难而上,困难是暂时的,但成果是长久的,整个治理完成之后,我们将造福于子孙万代。‘三拆除、三整治’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生工程,再难我们也要迎头赶上!”大家被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一番话语和昂扬的激情所鼓舞,充分认识到了之前的错误想法,并及时纠偏,在他的带领和感召下,干部群众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圆满完成了任务。

 

谢书记和工作队工作日常

谢喆强还根据工作实际,制定工作计划,“抓党建、促扶贫”,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一带一”的方式,发动村中党员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脱贫。截至目前,迈炭村党支部新吸收2名党员,3名同志提交了入党申请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党员素质稳步提高,脱贫扶贫成绩喜人,累计脱贫84户311人,预脱贫率90.9%。三年来,迈炭村累计完成危房改造45户,所有道路完成硬化并加装了主干道路灯照明,全村的垃圾处理系统已建成,迈炭村公共服务中心、迈炭村委公共卫生站、迈炭小学等基础设施有了显著变化;完成对生活用水和特色海鸭蛋的检测等32个项目。

“近几年,村里的变化太大了!感谢中国热科院,感谢谢喆强书记的倾情帮扶!”提到精准扶贫工作,迈炭村村民如是说。变化太大,回村走亲访友的村民不止一次地笑谈:“村里大变样,都快认不出自己的家门口了”。垃圾处理系统建成以后,经过深入宣传和教育引导,村民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连村中80多岁的老阿婆,虽然行动不便,也坚持拄着拐杖出门前往垃圾集中处理点倒垃圾,垃圾随处乱扔乱放的现象绝迹,苍蝇蚊子等害虫也减少了很多,改善民风民俗,成效明显,村民生活条件改善的同时,思想觉悟也在逐步提高,放弃了“安于现状,不怕穷”的“等靠要”思想,积极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已形成。

图片1.jpg



教育医疗,基本保障解民忧

扶贫之前迈炭没有幼儿园,只有1所小学,在校学生110人;有1个小的医疗站,面积约20平方米,医疗设施简陋。家庭平均人口5.53人。因经济条件和思想意识等原因,许多人文化水平低且听不懂普通话。长期以来不但医疗条件落后,而且基础教育也相对滞后,形成了封闭狭隘的民风。他们对自己的生活不满但又缺乏主动改善的勇气和能力,痴迷打牌、六合彩等活动的村民众多。谢喆强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和工作队把落实义务教育政策和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生活补助政策作为工作重点来抓,并且落实了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救助。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国民素质、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受教育权利的奠基性工程,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大意义,事关千家万户,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经过不懈的努力,近两年,义务教育适龄儿童的就读率达到了99%左右(其中有个别学生中途转学),超过了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中期目标值93%,并且合规领取教育补贴的学生全部享受了相应待遇和免予学杂费。村里家家户户被朗朗的读书声所包围,村民看到了下一代的希望,觉得生活从此有了奔头。义务教育抓起来,高中、专科本科生也分别领取了学生补贴,全面实现了“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的良好教育局面。谢喆强自己的驻村宿舍就在村小学内,他谈到每天听着学生的读书声,觉得自己又年轻了不少,干劲更足啦!

谢喆强带领工作队挨村摸排,自工作开展以来,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均享受大病医疗救助保障,三年共有58人次产生大额医疗费用,报销金额57.84万元,极大地降低了因病致贫的发生率。2018年,经村委商量决定为全体建档立卡贫困户333人构买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至此,贫困户均纳入低保、五保政策保障范围,医疗保障、大病保险政策落实率达100%,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养老保险政策补贴落实率达100%。迈炭村医疗卫生服务站也在扶贫重点改造项目中完成建设,焕然一新的卫生站就坐落在村委旁边,笔者前去采访时,他自豪地对我们说道:“这个卫生站是目前整个英利镇最好的卫生站,不但硬件设施好,而且设备多、药品种类全,全镇的居民都赶来这里就医啦!教育、医疗、养老的后顾之忧解除后,村民发力致富的劲头更足啦!”

IMG_20190515_114452.jpg


扶贫重点建设项目:迈炭村卫生站

因地制宜,扶志扶智斩穷根

脱贫的主体是贫困户自身,完备贫困户自身的造血功能是扶贫的本质要领。面对诸多的困难,首先要村民转变思想观念,把扶贫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加强对全村干部群众的思想宣传教育和培训,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自力更生,提高意识水平、培训劳动技能、广泛转移就业,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乡村振兴,不是大操大办,也不是盲目地发展新产业,而是要以人为本,激发贫困人口的内在驱动力,因地制宜,挖掘当地的优势产业,带动创收。”谢书记和我们侃侃而谈道。迈炭村雨水充沛、土地肥沃,适合种植各种农作物,扶贫前迈炭主要以种植业为主,有少量养殖户。主要农作物有辣椒、玉米、甘蔗等,另外还有荔枝、龙眼、青枣等热带水果;养殖业方面,有各类养殖户10多户,但规模小,缺乏现代种养技术。

为了更好地开展产业扶贫工作,迈炭村扶贫工作队与贫困户商量决定以迈炭村现有的3个海鸭蛋养殖基地为基础,成立属于本村自己的合作社──雷州市半小岛种养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为平台,注入扶贫资金,构建长效扶贫产业,积极引导村民形成产品、品牌意识,产业规模化、规范化发展让半小岛海鸭蛋能在现代化的市场中适应发展和不断壮大。养殖社地处雷州湾国家红树林保护区的海边沙滩,海鸭放养在沿海树林滩涂。养殖户冯军对我们说:“这里自然条件好,海鸭散养在沙滩上,随潮涨潮落赶海,像渔民一样,总能吃到最新鲜的海货,所以下的蛋也非常棒,口感特别好!”谢喆强在引导产业发展的同时,积极依托和利用热科院加工所、农机所科研优势和技术资源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心针。2017年10月份,海鸭蛋送检农业农村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湛江),检测结果显示鸭蛋富含卵磷脂、蛋白质及多种微量元素,且胆固醇含量仅为普通鸡蛋的50%。海鸭长期捕食新鲜鱼虾,蛋黄晶红,味美鲜香。产蛋期结束后老鸭又成了广东人最喜爱的老鸭靓汤的难得食材。现在的半小岛海鸭蛋已经形成了规范的包装,对外营销量超过1.3万斤,喜获2018年湛江东盟农博会金奖。目前种养合作社正在与社会优质企业合作发展,开拓网络电商营销平台,取得多方资金和技术支持,在产品品质提升、加工仓储运输和市场开拓方面打开了新的发展路径。

IMG_20190515_120043.jpg

驻村第一书记谢喆强(左一)前往海鸭蛋生产基地指导工作

海风轻抚着脚下的这片红土地,谢喆强,一位本该在属于他最好的黄金休息期含饴弄孙、颐养天年的老党员,因为心存理想与信念,他却选择了舍弃城市繁华且安逸的生活,穿越阡陌,踏上扶贫的征程,用自己无私奉献的一颗赤诚之心,与贫困村民共建美好家园,他说:“驻村扶贫工作要做到人到、心到、情到,还要实干、肯干加巧干,要心存责任与使命!”。望远能知风浪小,凌空始觉海波平,人心若路直行好,世事如棋宽着高,他用大爱大胸怀大格局投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乡村还他以瓜果成林,海鸭嬉游,稚子学语,屋舍俨然。好一派美丽的乡村风景画,他是迈炭村新农村建设的“守护者”!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谢喆强是中国热科院老科技工作者中的一员,也是近年来活跃于基层农村,致力于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典型代表。这是一批笃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志在服务三农的老专家、老党员,他们的志向与祖国三农事业的需求和发展同频共振,他们为农业农村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那样念兹在兹、唯此为大,他们为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穷尽一生的心力。是他们,把贫困群众当亲人,把扶贫事当家事,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以实际行动落实"两个维护"、践行以人民为中心,书写脱贫攻坚的“时代答卷”。正所谓“艰难困苦、玉妆于成”,吃尽忙碌奉献苦,方得脱贫攻坚果。为了响应党中央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号召,谢喆强等千万驻村第一书记挺身而出、任劳任怨、不计得失辛勤付出,他们赢得了群众的信任、社会的认可。他们默默无闻地坚守和奋斗在基层农村第一线,用激情与赤诚践行驻村诺言,用拼搏与奉献推动脱贫攻坚,让一个个派驻村庄旧貌换新颜,他们用汗水、心血乃至生命,浇灌出“新农村”这朵“美丽之花”,他们以“无我”的境界,实现了“有我”的担当,敬终如始、善作善成。